三明模式 | 全国医改先锋推进检验结果互认新突破
在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和提升医疗服务水平的征程中,福建省三明市沙县区总医院始终走在医疗改革的前沿,致力于为患者提供更高效、更优质的医疗服务。
“三明医改体现了人民至上、敢为人先,其经验值得各地因地制宜借鉴。”
“健康是幸福生活最重要的指标,要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继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增加医疗资源,优化区域城乡布局,做到大病不出省,一般病在市县解决,日常疾病在基层解决,为人民健康提供可靠保障。”


面临的瓶颈与挑战
尽管全国各省市积极探索和推进结果互认,但多数模式尚未实现真正的检验质量同质化,且缺乏专业的信息化、智能化工具来确保医疗机构间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一致性。
引领同质化信息化智能化建设
自2017年在全国率先组建县域紧密型医共体以来,三明市沙县区总医院整合了原沙县医院、沙县中医医院及基层12家医疗卫生机构和百余家村卫生所,实现了县乡村一体化管理。时隔8年,在国家卫健委在全国范围加速推进结果互认之际,三明市沙县区总医院率先探索并实践了结果互认同质化信息化智能化平台建设,解决了国内推进结果互认面临的挑战和瓶颈,树立了成功典范。
AI-HR结果互认实时智能监控平台的应用,实现了三明市沙县区总医院跨院区及整个紧密型医共体各级医疗机构检验结果互联互通、实时比对及结果互认。在AI-HR平台的建设过程中,三明市沙县区总医院院领导及各级部门领导展现了卓越的执行力和坚定的决心。从项目的规划到实施,每一个环节都得到了精心组织和全力支持。
三明市沙县区总医院AI-HR结果互认智能平台一期工程建设成果主要覆盖三明市沙县区总医院及沙县区中医院南北2个院区,实现了99个项目的结果互认。通过数字化展厅结果互认实时智能监控平台大数据可视化智能监控系统,可以让管理者直观、实时动态掌握不同院区检验结果互认情况,提升各级医疗机构结果互认的同质化、信息化、可视化、智能化及智慧化建设水平,为实现高质量高标准的检验结果互认提供了坚实的技术保障,院领导赞誉结果互认实时智能监控平台AI-HR是“各级医疗机构检验科的智能质量纪检系统”。建设成果、建设内容及专业技术突破如下:
覆盖范围广泛
AI-HR结果互认实时智能监控平台建设覆盖三明市沙县区总医院紧密型医共体南北院区以及12家分院,实现了区域内各级医疗机构间的高效互联互通及互认,覆盖所有的检验项目。
高度契合国家卫健委医疗机构检验结果互认最新管理办法及《2025年全系统为民服务八件实事》有关结果互认工作的信息化建设目标及质量控制要求。
严格遵循国内外多项指南和行业标准要求
严格遵循国内外多项指南和行业标准开发,包括国家卫健委WS/T641-2018临床实验室室内质控指南、WS/415-2024室间质量评价指南及ISO15189:2022国际准则等,确保其在质量管理的专业性和可靠性。
构建智慧检验新生态,实现高质量检验结果互认
应用AI+5G、医学大数据挖掘等创新技术,依据临床实验室国际高标准质量管理要求建设,建设内容包括室内质控、室间质量评价管理系统、患者数据智能实时质控及比对系统AI-PBRTQC、全实验室检验结果自动审核系统LIVS、临床实验室试剂耗材智能管理系统RIMS、ISO15189智能质量管理系统、大数据可视化智能监控系统、临床实验室质量指标智能监控系统等。
提升同质化管理水平
通过采用统一平台、统一标准接口、统一技术规范、统一建立质量管理体系、统一建设水平的方式,实现了不同等级医疗机构之间的高效信息共享,打破数据孤岛现象,实现了区域内不同等级医疗机构实验室人、机、料、法、环全流程全过程的规范化、标准化管理及智能管理,确保了各级医疗机构检验能力同质化管理水平。
患者数据智能实时质控及智能比对系统
基于国际领先的患者数据智能实时质控系统,利用AI算法,合计建立三明市沙县区总医院南北院区99个项目、968个基于AI的PBRTQC质量风险实时质控及智能比对模型,实时动态,连续监控各级医疗机构实验室检测系统及试剂耗材的性能稳定性、分析全过程检验结果准确性及一致性,并智能预警;基于多种比对方法和专业评价指标,进行实验室间检验结果的实时比对及一致性自动评估,及时发现及纠正由于技术差异或操作误差导致的结果偏差,这种实时智能反馈机制极大地保证了所有检测项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保障患者医疗安全。
降低不必要的重复检查次数,提高了医疗资源的使用效率,减轻了患者的经济负担和时间成本。契合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2025年为民服务八件实事中关于检验结果互认的要求,是响应国家政策的具体实践。
三明市沙县区总医院数字化展厅
检验结果互认实时智能监控平台(AI-HR)

三明市沙县区总医院紧密医联体检验结果互认实时智能监控平台(AI-HR)后期建设内容